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品牌历史

永定采善堂万应茶第一代传承人——卢福山(又名万福),字曾雄。生于公元1792年,卒于公元1880年,享年88岁,出生于福建龙岩永定陈东乡陈东村,出身贫苦,12岁只身前往漳州学医,以医术名世,为人慈善,乐于助人,广交朋友。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位江西籍游医百岁老人常到卢曾雄开的药铺购买药材,久而久之与其成为忘年交。后年老患病,寄居在卢曾雄的药铺中疗养,卢曾雄细心照料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调养,老人身体康复,老人康复返家,卢曾雄慷慨资助其盘费,老人感动不已。老人想到再无机会与卢曾雄相见和为了报答卢曾雄半年来的照顾与帮助,便将自己行医多年所记录在册心得及收集的民间验方赠与卢曾雄,并对他说:“我年老返乡,恐无机会再会,赠送此物作个纪念,将来一定有用。”他还谆谆告诉卢曾雄:此乃是自己一生之积累,他探索过近百个单方,采用三十多种中药苦心研制成一种药丸,并以身做过试验,证实它对于治疗外感风寒、头晕咳嗽、胸满腹胀、腹痛泄泻、食滞饱胀、诸般积聚、红白痢疾等极有疗效。

卢曾雄通过游医老人所赠的手抄本配方及心得,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游医研制药丸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药方,最终研制出“万应茶”配方。其功能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用于外感风寒,食积腹痛,呕吐泄泻,胸满腹胀、水土不服、晕车晕船以及各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独特的疗效。清末南靖一县令感其疗效,专门为万应茶赠送横式大匾一块,上书:“善德可嘉”。万应茶良好的疗效且服用方便,适用症状广,又可随身携带,深得当地人赞誉,被称之为“万应茶饼”。

万应茶古秘方,历经300多年的风云变幻与历史洗礼,以善德疗天下,一路高歌,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在全国上下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新时代,采善堂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持续让古方焕发新活力。

自卢曾雄在江西游医获得手抄本已过数年,万应茶在卢曾雄手中得到了真正的发扬,不仅在本地妇孺皆知在邻省也是受到百姓的欢迎,成为家中必备药品和日常养生茶。时值夏日,浙江天台山一名云游僧人自浙江始南下化缘修佛,游至漳州南山寺,久闻万应茶功效,游僧专程前往卢曾雄药铺,向卢曾雄化来一碗万应茶,喝完万应茶后游僧顿感一身酷热消失,身心舒畅,感受到“万应茶”神奇疗效,深为叹服,随即赠联一副,词曰:“采集名山药,善疗天下人”。遂将药铺取名为“采善堂”。

万应茶生产初期形如蜜丸状,产品制作工艺较粗糙。卢曾雄之子卢宏汉精通医术和制作工艺,将药铺从漳州迁回老家陈东设厂,生产工艺以传统的手工利用铜体等工作支撑产品小丸状,改进为水车、石磨、铜磨专业制成产品“万应茶饼”,每块重1钱,疗效好而且使用方便,深受百姓的喜爱。建国后公私合营,后改制为公有制直到2000年,公有制50年来从未间断生产经营,在药品缺乏的年代,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下,采善堂改制成私营企业。2018年9月,为了弘扬采善堂万应茶国家非遗这一瑰宝,龙岩市永定区政府又全资收购回采善堂,属国企海峡客家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现正在按"北有同仁堂,南有采善堂"这一目标,努力激发百年老字号焕发新活力,采善堂将迎来新的春天。

道光年间,巫宜福回乡省亲,卢宏汉上门拜访,并赠送“万应茶饼”及述详“万应茶饼”功效。巫宜福返京时将“万应茶饼”带回京城,此时京城正闹瘟疫,百姓深受瘟疫之苦,巫宜福得知情况后叫人把家乡带来的“万应茶饼”煮好给百姓服用,服用过“万应茶饼”的百姓病情大为好转,几日便身体康复。为此,巫宜福亲笔写下“采善堂”三个大字,并题附上五言诗一首,曰:

有客桑君语,良方妙化裁。

枯荣先荫外,药引上池来。

驱疫千金换,通神六气归。

枕中宜宝贵,知是济时才。

上面这首诗的意思是:回到家乡和乡亲交谈了解到,万应茶是经过很长时间和无数次的临床经验制作出来的,具有奇妙功效。万应茶不仅在本地或在其他地方,不管是贫穷或富贵都在使用,荫庇了大众人民。返京时便带了不少万应茶回京城。时值瘟疫盛行,服用过万应茶的百姓,身体很快得到了康复。采善堂万应茶饼是最适合在家中常备的治病和养生珍贵良药,闻名天下,是悬壶济世的神奇药茶。

这个万应茶饼,名不虚传。早在道光年间,江西九江、修水、铜鼓、奉新、万载等地流行性瘟疫时有发生,患者服用之后,大部分人很快恢复健康,深受群众信鞍,所以直到如今,这一带地方对“万应茶饼”情有独钟,一直是万应茶销售的主要地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采善堂制药厂取得长足的进步,全面更新生产设备和包装技术,按原配方制作,在保证原有功效及质量的前提下,生产袋泡剂万应茶,源源供应我国闽、粤、赣、湘、桂、滇、黔和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驰名中外。

凡是回国到大陆观光、省亲、会友的华侨、外籍华人来永定者,无不带上一些灵丹妙药——永定采善堂万应茶,是送亲朋好友的一种时尚和尊崇。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