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喜讯!我市新增15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1-08-02 17:52:47 浏览人数:969



 

 

 

 

 

 

2021年

喜讯

新征程,再出发

 

 

 

 

图片
 

 

 

 

 

 

恭喜我市新增15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市通过名单如下:

1、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沈洪海

2、福建客家山歌(龙岩永定客家山歌)——李桂芳

3、伏虎禅师信俗(长汀)——彭慕源

4、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张灿金

5、元宵节(闽西客家元宵节庆)——黄世平

6、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百壶宴)——黄桂林

7、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龙岩沉缸酒)——陈强平

8、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张兴裕

9、连城拳——黄炎林

10、福建农民画(漳平)——吴玉环

11、闽西上杭傀儡戏——李艳玉

12、福建农民画(漳平)——王秀珍

13、四堡锡器制作技艺——马华强

14、树叶吹奏技艺——谢秀山

15、提线木偶戏(连城)——魏荣康

 

 

 

 

 

 

01

图片

沈洪海

.        沈洪海向公司技术骨干示范制作方法

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洪海,1988年福建省医药学校毕业后进入永定采善堂制药厂工作,师承于永定采善堂制药厂传承人技术厂长老药工卢九权,并将“永定万应茶”制作工艺进行改良,把传统经验与物理指标有效对接,形成了标准化的茶剂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沈洪海不仅不遗余力的教授徒弟,定期组织公司技术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开展技能大赛,还积极参与全国老字号展销会、全国中医药健康成果展、文博会等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永定万应茶”的影响力。

 
 
图片

 

 

02

图片

李桂芳

          李桂芳在教外国友人唱客家山歌
       福建客家山歌(龙岩永定客家山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桂芳,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 从小当地人被称为“山歌妹”。自小,李桂芳就跟随父母学习民间戏曲、客家山歌。母亲张彩风是颇有名气的客家山歌手,从小耳濡目染;17岁开始拜师梅州客家山歌皇后徐秋菊,1995年拜师李天生(省级传承人),与永定客家山歌大王李天生老师共同演唱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主题歌《阿哥出门往南洋》。2009年10月参加国际客属海峡西岸山歌赛荣获银奖;2010年3月参加永台山歌赛荣获三等奖,同时,李桂芳还经常参加各种大型公益活动,每年参加厦门9.8投资贸易洽谈会,清新福建旅游推介会,高铁动车首发“土楼旅游线路"推介会,《土楼神韵》进京、赴台、赴南洋展演;定期在洪坑景区,为客家导游小妹和相关艺术工作者、民间艺术爱好者教唱客家山歌;每周二、五各半天,到湖坑中学教客家山歌、小调、竹板歌。
 
 

 

图片

 

 

03

图片

彭慕源

.       彭慕源在伏虎禅师巡游队伍中
       伏虎禅师信俗(长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彭慕源。每年在传承、保护和开展伏虎禅师大型庙会全城巡游活动中,彭慕源早早奔走于城乡之间进行策划组织、安排;在进行活动时,祭典是其主要内容,彭慕源在祭典仪式时掌握了其仪式的全过程,从唱赞、念祭文、贡品等均能熟练安排操作;在大型巡游活动时,对仪仗队的所需用品和队列等也能有条不紊的掌握调配。另外,彭慕源为搜集伏虎禅师的生平活动轨迹,跑遍了周边十乡,深入田野调查,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民俗信仰活动和多年来的田野调查、走访,搜集、整理了有关伏虎禅师的民间传说、故事等撰写成册,为伏虎禅师信俗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图片

 

 

04

图片

张灿金

.     张灿金与徒弟一起探讨修墙技术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灿金,多年来,经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勇于探究的“憨劲”,全面掌握了土楼选址定位、开地基、打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装修等7道工序。在夯筑方面,深得夯墙技术——夯法和杵法的技术要领;熟练地掌握了修墙补墙、墙体收减、大木制作、立柱架梁、瓦面盖法等技术细节,如盖瓦分“张槽”与“覆槽”,屋瓦层迭的密度,等等。
图片

 

 

05

图片

黄世平

.      黄世平在精心制作芷溪花灯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世平,为芷溪花灯传承人。芷溪花灯制作技艺精湛复杂,要专业工匠才能胜任。黄世平六岁起就跟随祖父黄永丰、父亲黄立梓学习制作花灯,直到1984年,开始正式学艺,并逐步掌握了全部工艺流程,很快就能独立完成整个花灯制作,并对花灯彩纸、雕刻、花灯装饰进行创新,同时为了让“走马灯”更加顺溜,增加灯盏数量增大空气热动能,改“搭桥”为“顶针”,确保“走马灯”正常转动;2014年,恢复了传统的“华钵灯”,把花灯形制增加到四种,丰富花灯品种。
    2016年受聘担任连南中学芷溪花灯制作工艺的兼职教师,每周一节课无偿进行教学,配合编制乡土文化校编教材,把芷溪花灯列入乡土教材。2016年担任芷溪古村落芷溪花灯讲解员、示范员,宣传芷溪花灯。
图片

 

 

06

图片

黄桂林

.      黄桂林带领村民进行巡游时“斗轿”场景
       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百壶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桂林,在每年二月二前,就着手活动准备工作:挨家挨户到百姓家中指导酿造“百壶宴”供奉用酒,同时把弟子们召集起来,面对面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请神,如何组织迎神队伍、祭典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内容。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黄桂林把“百壶宴”技艺很好的传承下来,还结合实际,总结出更好操作、更加灵活的方法。为了让 “百壶宴”得到更好的宣传弘扬传承,黄桂林非常注意“百壶宴”的宣传推广,只要有外地客人来了,或者到外地出差,一定会向别人介绍“百壶宴”历史概况、传承情况、活动情况等。还定期到升平小学、濯田中学、濯田中心学校、濯田文化站等单位,为学生或党员干部群众上课,系统介绍“百壶宴”历史概况、活动情况、传承情况等,为该项活动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图片

 

 

07

图片

陈强平

       陈强平在指导徒弟酿造
       沉缸酿酒之道,魂植于水土,魄源于自然,曲制在粹精,水取之甘泉,粮选用纯正,工力求精细,上承宗师之绝艺,下有沃野之妙方,精选三十二种食料,经过三十九道工序,多曲酿造,“三沉三浮”,再三年陈化,造就了沉缸琼浆玉液。其酒――不加糖而甘甜,不着色而艳红,不调香而芬芳。色泽清亮、香气怡人,味甘甜醇厚、回味绵长。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龙岩沉缸酒)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强平,自1980年进入龙岩沉缸酒厂后,师从沉缸酒第五代传人陈金湘,系统学习沉缸酒酿造技艺,熟练掌握沉缸酒的整个酿造工艺流程;师承傅水清,掌握“酒曲”生产工艺。作为第五代传承人,他不仅能够完整地继承了沉缸酒的完整制作工艺,还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市场需求。近年来,组织研发团队开发沉缸系列产品,甜型、半甜型、半干型、干型等系列产品,实现产品由单一转化为多元化,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黄酒市场积累制作工艺作出了贡献,从而保证沉缸酒的传统制作技艺保存良好,得以延续。

 

图片

 

 

08

图片

张兴裕

.      张兴裕在制作水仙茶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兴裕,1969年在读高中的十八岁那年,正式拜叔叔张旗生为师,当时一边读书,一边开始学习漳平水仙茶制作工艺。从1992年至2005年的13年间,张兴裕针对漳平水仙茶品种特点及市场需求,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实践,不断对制茶技术进行改革完善,终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茶园管理方法及制茶工艺。因此,张兴裕制茶多次获奖,如获得龙岩市“制茶能手”荣誉称号、第二届“凯捷杯”中华名茶乌龙茶类铜奖;“漳平水仙茶制茶带头人”称号等,甚至其教授的徒弟,在业内比赛中也多次获奖。不仅如此,张兴裕还开设讲座,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的经验与技艺,2010年9月至今被聘任为漳平市南洋中心学校水仙茶制作技艺校外辅导员,积极参与到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来。
图片

 

 

09

图片

黄炎林

.        黄炎林参加比赛照片
       连城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炎林,自1976年便跟随父黄小白(连城拳第二十一代传人)学习连城拳,七岁时即参加全省武术演武大会。凭着对连城拳的热爱和对连城拳技艺的不断追求,积极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在实战中提高连城拳水平,如多次参加福建省“狮王争霸”赛、“闽西传统武术演武大会”、第五届“嵩山少林杯”全国武术之乡传统武术比赛、福建省首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海峡论坛”海峡两岸传统武术交流大赛等,多次到台湾、香港、澳门、印尼等地参赛与交流,并在印尼开设了“连城拳速成班”,让“连城拳”走出国门。此外,黄炎林还主动联系当地学校,担任隔川中学、隔川中心小学、隔田小学的传统武术教练,开创了连城拳进校园先河;编辑《连城拳中学生校本课程》,《连城拳小学生校本课程》等连城拳教材,编写《连城拳拳谱》一书,为连城拳的教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创编“太极版”《连城老年健身拳》,把连城拳推向全民健身的社会洪流中,形成“活态传承”。
图片

 

 

10

图片

吴玉环

       吴玉环与父亲一起创作农民画
       漳平农民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玉环,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龙岩市政协委员。有30多件作品在全国或省级画展中展出或获奖,7件作品出国展览交流,21件作品被省级美术馆及其它艺术机构收藏,多幅作品发表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2013年9月,被评为龙岩市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2020年5月,入选推动闽西发展“最美的她”。
       绘画特点:立足本土,联系生活实际,吸收传统艺术精华,把民间味、乡土味、装饰味、现代味融为一体,集写实、变形、意化、夸张、抽象于一炉。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和谐,构图饱满,主观性强,装饰意味浓厚,审美追求兼具稚拙与古朴淳厚之气。
 
 
图片

 

 

11

图片

李艳玉

.        李艳玉老师与同事共同表演上杭傀儡戏
       闽西上杭傀儡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艳玉,1982年,14岁时,便随父亲到白砂木偶剧团学习乱弹木偶戏及音乐,1984年8月被福建省上杭县木偶剧团招入团,师从上杭县木偶剧团刘金寿(省级传承人)学习提线木偶技艺、表演艺术,很快就能全面的掌握了木偶操作技艺和表演手法,独立完成剧团压台剧目《唐僧收三徒》《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大名府》《水漫金山》等节目。
      为了提高傀儡戏唱腔水平,1984年起,随父亲学习扬琴、二胡等器乐演奏,提高音乐素,增强乐感、节奏感;并拜师汉剧表演艺术家苏美珍学习青衣、花旦、小生的唱腔与表演,声情并茂、婉转优美的唱腔、配音把傀儡戏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人偶合一”的艺术风格。2011年,受聘龙岩市艺术学校教授傀儡戏,编写了一套傀儡戏《提线教材》和《唱腔教材》,并担任剧团以师带徒工作,共培训、辅导了100多名专业演员、教员、木偶爱好者。
图片

 

 

12

图片

王秀珍

   王秀珍在现场指导学生创作农民画
 
     漳平农民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珍,自小跟随母亲学习传统艺术手法,刺绣、剪纸、作画,有非常独特的审美情趣,作品雅拙变形、艺术效果夸张。绘画坚持“以土为本、以土为真、以土为美”创作理念,擅长将民俗民间活动与农民劳作姿势融入创作之中,形成造型夸张古朴,色彩艳丽,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勾画精细,构图饱满,给人清新的感觉。
 
 
图片

 

 

13

图片

马华强

         马华强与其父亲马恩明(省级传承人)共同制作锡器
  
        四堡锡器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华强,自幼随父亲、爷爷学艺,业余时间帮爷爷、父亲打下手;1998年学校毕业后,便正式跟随父亲学习锡器制作技艺,目前已完整掌握四堡锡器从溶解压片、裁料制胚、倒模焊接、打磨与抛光到雕花、刻字与装饰纯手工锻打技艺,熟练“左右开弓”的家族绝技。在传承的过程,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良,自制抛光机床,大大提高了锡器抛光的效率。此外,马华强善于学习,不断发掘传统技艺的精华,灵活运用传统镶嵌技术,把古老锡器镶嵌技术运用到现代生活品,提升锡器与其他用品的艺术水平。在创作的过程中,马华强还尝试将石模雕刻和锡器花纹、图案与文字雕刻处理,创作出众多独有的具有浓郁四堡地方民俗民风特色的花纹图案,四堡锡器从单一的日用品走向日用品、艺术品多元化发展。
图片

 

 

14

图片

谢秀山

.       谢秀山在传授学生树叶吹奏技艺
       树叶吹奏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秀山,1979年 参加工作,在上杭古田中学任英语教员,2017年10月退休。现为上杭县艺术中心特邀树叶吹奏演员,上杭十番音乐协会会员,龙岩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龙岩市树叶吹奏技艺传承人,上杭县树叶吹奏协会副会长。
      谢秀山的树叶吹奏表演曾获得“上杭第一届民俗表演大赛”二等奖;中国•贵州“中东杯”全国首届芦笙葫芦丝木叶邀请赛中荣获木叶成人组银奖;参加首届县农村文艺调演,树叶吹奏与情景表演《永远的古田》一等奖,还代表上杭树叶吹奏协会赴韩国参加《2019世界叶笛节》艺术交流活动等,不仅如此,他还开设树叶吹奏技艺讲座、亲自在本地公园,深入校园去辅导吹叶。
图片

 

 

15

图片

魏荣康

.       魏荣康在整理木偶道具服装
       提线木偶戏(连城)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魏荣康,从小跟随父亲下乡进村进行提线木偶表演。能凭借高超的技艺,在幕后提线操控木偶人,配以传统乐器伴奏,进行表演传统剧目。表演动作娴熟明快,唱腔抑扬顿挫,除能表演一般的唱念外,还能表演戏中诸如翻滚、打斗、泡茶、写字等高难度动作,演起来细腻传神、形象逼真,达到“以形传神”的表演效果,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表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2016年成立龙岩市永定区土楼木偶文化传承中心并受聘于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公司成为专业演艺团队后,每天为中外游客展示土楼提线木偶文化,吸引了不少中外木偶文化爱好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