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养生)”采善堂万应茶,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其配方含有:大黄、陈皮、藿香、羌活、明党参、砂仁、茯苓、半夏、苍术、槟榔、厚朴等34种成分。
永定采善堂万应茶其主治功能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用于外感风寒,食积腹痛,呕吐泄泻,便秘,胸满腹胀、水土不服、晕车晕船以及各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黄帝内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当今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从病位即邪气攻击的脏腑来看,主要是肺和脾,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说。
通过问诊,专家组发现大多数病毒感染患者有脾胃症状,而且非常典型,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或便秘等。
“居家医学观察的病人,在社区医生、门诊医生指导下就可以用药。”仝小林提醒,应慎用苦寒药,患者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
自古以来,中医药在防治瘟疫上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朝道光年间,翰林院修编巫宜福回乡省亲,返京时将“万应茶饼”带回京城,此时京城正闹瘟疫,百姓深受瘟疫之苦,巫宜福了解病情后,立即把家乡带来的“万应茶饼”煮好分给广大百姓服用,服用过“万应茶饼”的患者病情大为好转,身体迅速得到康复,从此采善堂万应茶名声大振。为此,巫宜福亲笔写下“采善堂”三个大字,并题附上五言诗一首,曰:
有客桑君语,良方妙化裁;
枯荣先荫外,药引上池来;
驱疫千金换,通神六气归;
枕中宜宝贵,知是济时才。
这个万应茶饼,名不虚传。道光年间,江西九江、修水、铜鼓、奉新、万载等地流行性瘟疫时有发生,患者服用之后,大部分人很快恢复健康,深受群众信赖,所以直到如今,这一带地方对“万应茶饼”情有独钟,一直是万应茶销售的主要地区。清末南靖县令感其疗效,专门为万应茶赠送横式大匾一块,上书:“善德可嘉”。万应茶良好的疗效且服用方便,适用症状广,又可随身携带,深得当地人赞誉,被称之为“万应茶饼”。
非常时期,在家隔离煮享万应茶乃一乐事,满室清香,一喝万应,健康平安!
友情链接:海发集团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阿里巴巴 | 淘宝网
版权所有: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永定区凤城街道永岐路3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15-0038
闽工商网备第350822100002664号 闽ICP备2021012462号 闽公网安备35082202820089
400-180-9808